导读: 党课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
党课电影观后感 张思德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
前边部分,电影表现张思德当警卫员,做事总是负责任的风风火火,跑步完成。比如汽车轮胎坏了,都是背着轮胎跑步前进,以至于由于鞋爱坏而总是光着脚板走路。然后又表现了他爱心的一面:让一个受了刺激的小男孩健康成长;帮一个老大娘追猪;帮助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作为对比,他的一个与他同时参军的老战友已经成了一个主任。而他依然是战士。这个对比的意义就是,究竟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电影在其中几次通过张思德与同伴之间在不同场合的对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是对人民的最大贡献,就是为人民服务。他的那个主任战友由于贪污被判刑一年。为了帮助这个战友重树信心,他几次探监,帮助那个主任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
电影后边部分,是他调到烧炭队后,表现他如何领导这个队的。当下大雨时,张思德去给炭窑遮盖,遮盖好之后他没有离开炭窑而是在里面避雨,这是他忽视安全的一个严重错误。作为长期在山沟里生活的人应该能够意识到大雨对于黄土坡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泥石流。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将炭窑覆盖,张思德同志牺牲。从这个角度看张思德同志不适合作为领导,只适合当兵。应该吸取安全生产的教训。
《张思德》观后感
影片《张思德》观后感
我很高兴被推荐去上党课。在党校培训期间,我们观看了影片《张思德》。虽然这部影片没有曲折的情节。但是张思德这个革命战士的伟大的形象却印入我们的心里。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描绘了张思德这个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春咏晚会上灯泡坏了,张思德驮着战友换好灯泡,甘为人梯;熄灯就寝了,张思德却就着月亮光打上一双草鞋,争分夺秒;烈士的孩子宋光明因父母被敌人杀害,造成了孩子同谁也不说话,感情冷漠,张思德关心备至,时常惦记着为孩子买上几块糖,关爱后代;张思德认老革命哑巴炊事员为父亲,抽空总要帮助干点活儿,送上一副老花镜,敬重长辈;对犯了错误的刘秉钟,张思德真诚执著的劝其站起来重新做人,救助弱人;小白吹口琴误了烧炭,张思德气得把口琴扔到了河里,为了留住小白,教育小白留在岗位上,他又跳下河水里找回口琴还给小白,感化他人……尽管一切是那么的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在这种平凡中产生伟大。他诠释了着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普通的平凡的战士“做事不吭声”的具体行为和服从工作需要尽心做好工作的感情状态,正是这样一种人性善和人性美在张思德身上得到彰显,让我敬佩学习。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只有与人为善,才能自身发展;在工作上只有尽职尽责,才能使赢得别人的认可;
张思德,用质朴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6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我们生活的社会,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和构成发生了变化,也存在着与新形势需要不相适应和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问题。工作中,有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办事拖拉,不见效率,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还出现了严重危害广大人民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一些党员在党的宗旨,党的意识等方面淡漠,党的组织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弱化,不能客观的审视自己自身的能力。我们要学习张思德,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兢兢业业,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一个党员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和感染周围的群众。
通过看影片,我明白了我距一个真正的党员还有一定差距,我将会从思想上入党即从思想上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看过《张思德》这部点影后,我对张思德有了更多了解,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面对银幕上纯朴憨厚、可亲可敬的张思德,禁不住心潮澎湃,他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和启迪。对他的精神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体悟。
1944年9月5日,在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勤务兵张思德在一次烧炭事故中光荣牺牲。张思德参军十几年,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但仍然只是一个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的奉献。
“有思想的思,有道德的德”
“有思想,有道德,就是少张嘴,话都让别的同志给说了”
“作战勇敢,团结同志,办事认真”
“不抽烟,识百草”
“办事不吭声”„„
这些质朴真实的话语都是毛泽东主席对他的警卫员张思德说的,而这样说张思德是一点都不为过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领导人的警卫员,张思德的伟大精神,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是一种震撼的感染力,感染了整个民族。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张思德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懈怠,除在警卫班给毛主席当警卫这项工作重要特殊外,其他岗位工作都很平常。他人也很平常,没有英俊潇洒的外貌,没有耀眼的职务,没有显赫的地位。照他老乡说:年跟他一起参加革命的老乡都是团级以上的干部,而他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革命老战士。做的事都很平常:站岗放哨、修轮胎、打水、编草鞋,甚至抱小孩拉稀,等等,看不出什么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也不见引人关注,轰轰烈烈的行为。张思德是常人一个,可他却在平常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成绩。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凡人一个,要取得丰功伟绩不太可能,但我想,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心办事,真心奉献,就一定能干出不同寻常的成绩。
“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爱自己周围的人。影片中的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就像儿子一样;对孩子就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尽职守,干一样爱一样。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党员,他们工作上“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千千万万个像张思德那样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焦裕禄,心系西藏的孔繁森,带领湘西人民致富的郑培民,保一方平安英勇献身的任长霞„„.他们都用自身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
学习张思德,以苦为乐,勇于平凡,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来到艰苦的环境,清苦和寂寞总是难免的。“孤独刺痛心灵的同时,常常会引发思考的激情;寂寞渗透沉默的双眼,往往也会掘出生命的泉水”。我深知清苦与寂寞是一个人对一系列的人生重大命题进行思考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人在认识上、习惯上发生蜕变与进步的关键时刻。对这种关键时刻如果不好好把握而错过某种体会,也许永远都无法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