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童话故事 > 马兰花改写为童话故事

马兰花改写为童话故事

2015-08-31 01:44:38 童话故事 来源:http://fw.bbjkw.net 浏览:

导读: 第六章 幼儿童话 第七章 幼儿童话 第一节 童话概说 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三节 幼儿童话的改编和创作 第一节 童话...

第六章 幼儿童话

第七章

幼儿童话

第一节 童话概说 第二节 幼儿童话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第三节 幼儿童话的改编和创作

第一节 童话概述
一、童话的概念和起源
(1)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2)童话是以奇异的幻想、极度的夸张、多彩的象征色调 构成的一种独特审美价值的虚幻故事 (3)童话是一种儿童乐于接受的带有浓厚幻想和夸张色彩 的虚构故事 (4)童话是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 学样式 (5)所谓童话,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 情,依照“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由于童话 这一词汇同时也是作为儿童文学的同义词使用,为了避免混 乱,也可将这种儿童文学形式称作“幻想故事”。

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指以儿童为对象、贴近儿童心理、带 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是儿童文学 中特有的体裁。

童话的起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神话——是生产力和知识水平低下的原始时期,原 始人对自己不到认识、不理解的一些自然和社会现 象所作的幻想性解释。神话中的主角是神,讲的是 神的活动。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传说——在神话流传、演变基础上产生,常与一定 的地点、人物、历史事实、自然风物和社会习俗有 一定联系。传说中也有神,但更多的是人,而且往 往是不平凡的人。如“大禹治水”“清明节”“神 医华佗”等 民间故事——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具有虚构和 假想的内容是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二、童话的发展概况
童话的发展经历了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或 称创作童话)两个历史阶段。
民间童话是童话早期发展的阶段,它最早是 作为口头文学形式出现的,是劳动人民集体 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世代口耳相传。 《田螺姑娘》《狼外婆》《蛇郎》《马兰花 》都是优秀的民间童话

收集、整理、改写民间童话
较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法国的夏尔· 贝 洛(1628—1703)1697年结集成《鹅妈妈的 故事》出版 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根 据民间口述材料搜集、整理了《格林童话集 》又名《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对世界儿童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灰姑娘》 《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 话故事,脍炙人口,享誉世界。

真正体现童话从民间童话到文学童话演进的 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作品。 安徒生早期的一些作品也取材于民间童话, 如《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后期创作《海的女儿》《丑小鸭》《小意达 的花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是文学童话的奠基人,被称为“世界 儿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

摘要:我们能否从祖国的文学遗产中为幼小的孩子找到一些故事性材料,加以创写,奉献给他们,让他们汲取些中华民族先民的文学乳汁?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它们多半是民间性的、野史性的,就能比较自由地从文言书籍中搜寻、查找。在以前的中国没有中国文学,那曾经的十年浩劫,是儿童文学的死亡期,而待儿童文学从绝境中恢复过来,或者由始至终,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民间文学 单纯 通俗 童话

由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那种单纯而富于变化的结构,通俗口语化的语言,以及浪漫色彩的想象力,正适合儿童的性格、心理和阅读趣味与欣赏能力,可以说从人类具有自己的历史以后,民间文学就成为儿童文学的亲密伙伴。 曾看到一篇民族色彩和民族情调都毋庸置疑的古代故事《宝葫芦》,千篇一律可也不可否认是很有特色的故事开头,熟悉的“很久很久以前„„”集市上摆地摊的卖葫芦种子白胡子老头出场了,卖东西的吆喝话仍是我们所熟悉的可也是引领下文的一句话“我的葫芦种子可不一般哦”,像其他民间故事一样,主人公卖东西,绝不是普通货,通常都有这么一句“我卖的东西可不一般哦”,既引导下文的展开,又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我的葫芦种子可不一般哦,神着呢,你拿回去,当天种下,当天就能给你结葫芦瓜!”着实吸引了人们特别是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儿童们,而老头儿“那模样,那神态,确实好不一般,那胡须生得很有些奇,白得耀眼,长长的,顺顺着东风向西边悠悠飘动”,完全就是个就是个《西游记》里太白金星之类的神仙老人像,安全符合了儿童对通话故事的憧憬又来一下“这葫芦能长得很大很大,葫芦瓢大得能当船用”。这葫芦能派上这么大用处,大家当然都纷纷向老头儿买下了葫芦种子啦,故事就是朝那个方向发展。“三天三夜的大雨„„江水猛涨,洪水咆哮着奔涌而来。大浪冲垮了堤岸,毁了农田,毁了房屋,千百户人家顿时没了家园„„这时大家看见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坐在一个大葫芦瓢里,一起一伏地在江水中漂流。于是大家也学他的样子,把葫芦剖成两半,放到泛滥的河水中,然后像白胡子老头那样坐在大葫芦里。看吧,这一带的水面上满眼都是葫芦船,乘上葫芦船的人,都幸运地逃离了洪水灾难。”看,完美的结局,惊险与惊喜并存,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王子和公主冲破了所有的阻碍,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画上了令人安心的句点。 “仙风道骨”之类,西方人也能理解,但它的原产地明眼人一看即知:它是从我国传统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东西。“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比着葫芦画瓢”,这类极普通的我国民间口头的形象表达,其民族根埋得很深,只因我们是中国人,不感觉它如此得根深蒂固罢了。

“葫芦”,今天的孩子已所见不多了,乡村也不用瓢舀水,故事能吸引孩子,还是靠葫芦苗能看着长一人高的情节,甚至这也还靠不住,最能让孩子阅读兴奋起来的,是最后那个激动人心的画面,。洪水暴涨的危急关头,人们拿什么自救?这个悬念之下,故事能拿出什么新奇的一招使读者的期望不落空?成败在此一举!大家学着白胡子老头的样子坐进了葫芦船逃离了洪水来袭的灭顶之灾,故事也在众人得救的场面中,在高潮中收结。 在原始社会和古代社会,儿童可以从宗教仪式的祭祀诵唱中或长者们关于英雄人物事迹的叙述中,倾听到许多关于万物起源、开天辟地、人类变迁的神话传说。虽然孩子们对这种原始的信仰并非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他们听起来那样津津有味,乐在其中,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去鉴赏和享受,于是,儿童也可以有自己的文学。 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产生重要联系的载体便是儿童剧。如著名民间故事《马兰花》就被任德耀改编为童话剧,1956年6月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公演,获1956年全国话剧会演演出一等奖,1954~1957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剧本一等奖,该剧民族特色和儿童情趣浓郁,深受孩子们的追捧与喜爱。 根据民间故事改编成儿童剧 的除了任德耀《马兰花》之外,还有张天翼的《大灰狼》,老舍的《宝船》等,都已成为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名作,这些经过体彩变更后的作品,虽然

故事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百花园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改写童话小剧本

渝北实验小学 范腾

教师简介:

范腾,女,现年27岁,2000年师范毕业,重庆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会员,小学一级教师,任教于渝北实验小学从教10年来,多次获得区级说课、赛课及论文评比一等奖,曾为西师出版社录制《ao ai》一课,同步教学设计、课件均获一等奖;参与了西师版教材教案及教辅资料的编写,在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并获得区级“课题实验先进个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尝试改写童话小剧本

2、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点燃充满个性和表现欲的90后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重点:

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

  • ·蝴蝶花童话故事改写(2015-08-10)
  • 最新推荐童话故事

    更多
    1、“马兰花改写为童话故事”由范文大全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范文大全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马兰花改写为童话故事" 地址:http://fw.bbjkw.net/tonghuagushi/6205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