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童话故事 >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写的童话故事有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写的童话故事有

2015-07-29 08:55:30 童话故事 来源:http://fw.bbjkw.net 浏览:

导读: _西游记_童话精神产生的机制 第16卷 第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_西游记_童话精神产生的机制

第16卷 第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6 No.12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07

文章编号:1008-8717(2007)12-0014-03

《西游记》童话精神产生的机制

黄来明 徐国华

(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江西 抚州 344000)

摘 要:本文结合《西游记》童话精神的历史境遇,从作者的童年经验、作品中隐含的读者及晚明文学思潮四方面探寻产生这种童话精神的缘由,以揭开《西游记》受大众尤其是少儿读者欢迎的奥秘。

关键词:童话精神;童年经验:隐含读者;文学思潮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基于《西游记》为历代儿童所喜爱的事实,学术界运用童话学视角审视《西游记》,成为探讨这部奇书学术品质的一道风景。20世纪初,胡适、袁圣时等人曾经提及《西游记》的童话特质。胡适不仅称《西游记》为“神《台话小说”,也称之为“童话小说”。袁圣时1948年在湾文化》中明确表示:“今观《西游记》纵恣谐谑,独逞胸臆,其调诙之所及,至于仙佛同仁,神魔一体,其他神话小说中固未见有此种格调也,故吾曰,谓之为世界

[2]的一部绝大童话小说,宁非尤宜。”进一步认可了胡适

[1]

[7]

说》、《童话的天真世界》两章涉及本命题。近年来,

有不少年轻学人撰文更具体地论述了其童话精神的表现。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神话与童话关系的探讨、儿童文学(童话)特征及童话精神的表现等层面,对于作品童话精神的产生机制缺乏深入而系统的阐释。童话精神并不是偶然产生的,究其缘由,应该与作者的童年经验、作品中隐含的读者及晚明文学思潮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一、作者的童年经验

心理学研究显示,童年时期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的经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对于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情感或情绪的基调。吴承恩在《禹鼎志序》里有这样的自述:

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中野言稗史,俱为父师诃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所著传记,莫不模定性物情,每欲

[8]作一书对之。

的论断。新时期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也力主《西游记》为童话作品,或认为具有童话特质价值。任大星

[3]

撰文指出其为“伟大的中国童话”,吴其南、金燕玉

两部《中国童话史》都列有专章论述,其中吴著称“一

[4]

部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准童话”,金著则誉之

为“瑰丽璀璨的长篇童话”。其中金燕玉的论文《<西游记>和童话》被收入《西游记研究——首届<西游记>学术讨论会论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在《西游记》研究界引起较大轰动。竺洪波《游戏与自由:<西游记>评述》一文,对《西游记》的儿童文学特

[6]

征进行了具体论述。1984年《光明日报》就《西游记》

[5]

这足以说明作者自幼对奇闻佚事的偏好。这里提到的“牛奇章、段柯古”两位,即是唐代很有影响的志怪作者。牛奇章即牛僧孺,有传奇集《玄怪录》10卷(今存仅引篇);段柯古即段成式,《酉阳杂俎》的作者。这两位唐代传奇作家的创作手法颇近童话,吴承恩深受他们的影响。“每欲作一书对之”,可见吴承恩很早就有创作《西游记》这类作品的冲动了。

正是在“模写物情”的美学思想指导下,他塑造孙悟空和猪八戒时,抓住物性,模写人性,以物性映显人性。他在《西游记》开头用整整七回的篇幅完成了孙悟空由动物到人再到神的过程。孙悟空的形象是猴、人、

展开了一场关于神话与童话的论辩。1984年5月8日,白盾发表《论<西游记>的童话特征》一文认为作品最大的特征在于“神话与童话的交融”。汪瑰曼6月26日撰文针锋相对指出:“吴承恩不可能新创神话,只能以神话、历史和传说为原料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童话式的小说”。李欣复9月11日发表《<西游记>的文学体裁特征》一文,认为《西游记》是“溶神话、童话、喜剧、传奇于一炉的杰作”。新时期林庚的论著《西游记漫话》中,《童心收稿日期:2007-08-11

14

《西游记》的童话精神

《西游记》的童话精神

摘要:《西游记》有浓郁的童话色彩,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语言、神魔世界的描写、夸张性和拟人性的表达手法几个方面。

关键词:童话;人物;情节;神魔世界;表达手法

神魔小说《西游记》[1]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深得少年儿童的喜欢,原因是《西游记》本身的童话色彩。

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形式,它按照儿童的心里特征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的目的。 ——《辞源》

从这《辞源》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童话的两个基本特征:荒诞性和喜剧性。就是通过用儿童或动物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用幻想、想象、拟人、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亦真亦幻、似幻犹真的境界,达到类似通过哈哈镜看到的效果,给儿童以笑声和快乐,形象地达到肯定什么价值观,否定什么价值观。以这样的眼光来审视《西游记》,它的确弥漫着童话精神,正如林庚先生所说:“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及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漫在《西游记》中的童话气氛里”[2]。原型批判创始人(瑞士美学家荣格)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在发展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学原型。孙悟空、猪八戒就是中国儿童文学两个不朽的原型。

一、《西游记》的童话精神体现在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童话形象

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童话形象

内容提要:我国古典长篇童话——《西游记》,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童话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部,它具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神奇的想象,奇异的幻想。这些特点对儿童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其中塑造比较成功的主角——孙悟空,他具有超人一样的神奇力量,又具有常人一样的习性,他是一个完美的童话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童话形象

《西游记》在我国古典童话作品中,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厚的童话小说,是我国许多童话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它的重心是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正是因为这是一部幻想性的神话小说,符合儿童爱幻想的特点,能够吸引儿童读者的兴趣。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童话形象。他的童话形象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孙悟空拟人体形象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以及后来取经的种种艰辛,大量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拟人体形象。他破石而出,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终于这美猴王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又闹幽冥,一笔勾销了猴属生死簿上的姓名。于是,他返回了花果山,自在称王,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法无天,欢欢喜喜的生活着。龙王和冥王奏明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在这“天生圣人”面前,显得那么懦弱狼狈,他听了太百金星的主意,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本来也做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缴失败,只好认可他封的尊衔,于是他又欢天喜地地快活生活。英雄的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遂搅散蟠桃会,偷蟠桃,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要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这些都是一个常人的习性特点。

孙悟空那机智,勇敢,乐观,诙谐的性格和变幻莫测的本领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些都是一个常人的性情,孙悟空却演绎低栩栩如生。在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他的这些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一个常人的性情特点。

这些特点都符合人的习性,通过他这个猴子表现出来,将这个猴子拟人化,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猴人结合”的形象。

二、孙悟空的超人体形象

1

最新推荐童话故事

更多
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写的童话故事有”由范文大全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范文大全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写的童话故事有" 地址:http://fw.bbjkw.net/tonghuagushi/3083.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