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

2015-07-30 09:13:29 心得体会 来源:http://fw.bbjkw.net 浏览:

导读: 读毛泽东《实践论》的心得体会——jiadaokuan 读毛泽东《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贾道宽 20104488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

读毛泽东《实践论》的心得体会——jiadaokuan

读毛泽东《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贾道宽

20104488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怀着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借着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读罢后,自觉受益匪浅,在《实践论》里面,毛泽东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字为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语言毫无晦涩,内容层次清晰观点明确,可谓是字字珠玑。我从毛泽东这位世纪伟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又一次领略了其为人的大胸襟大境界,又一次感受到了他带给我的独特的震撼力。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探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他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说到实践和认识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实践和认识吧。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是这样解释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包括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等形式;而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的认识,除物质生活以外,还体现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毛泽东同志认为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性的,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一直无穷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的由低级向高级,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过程。

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在课堂上老师把知识讲述给我们,使我们对某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们这一阶段对该知识的认识是非常浅显的、不深刻的,需要我们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对知识的应用我们也许会发现原本掌握很熟悉的知识不管用了,这就需要寻找办法去解决问题,而寻找办法本身就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方式。这样我们对该门学问的理解才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通过实践还可以丰富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批评我们的应试教育方式不合理不科学,同学们学习很幸苦,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只掌握了课本知识去应付考试,而不是去注重实践;我们不去关心有没有真正学到些什么反而去关心分数的高低。到头来我们的学生,我们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们个个都是学习成绩很棒,成绩拿优秀,可是如果是这样换来的还有同学们的眼高手低,只知道侃侃而谈却没有一点动手能力,这么高的分数要它何用?从长远来讲,对学生,对社会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我们都应该清楚古代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无论赵括的军事理论背诵的多么熟,可是时间能力差,终改变不了大败仗的厄运。

实践论心得体会

读《实践论》有感

刘堃

按照报社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小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我认真阅读了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深受启发,《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 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心得

毛泽东《实践论》读书笔记

班级:应用心理111 姓名:许倩 学号:11121117

初读毛泽东的《实践论》是在高中时期,因为当时课程的需要,但是也是大致地涉略,此次精读这本《实践论》,让我受益匪浅。

《实践论》发表于1937年7月,据我们所知的情况,1931年至1934年期间,共产党和红军在革命中遭受“左倾”思想的错误,1934年年中,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困境,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地则将会葬送中国革命的前途,《实践论》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毛泽东批判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错误的产物,更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活的灵魂和哲学依据。毛泽东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通读了《实践论》,感受到了该书的精妙之处,发现通篇都在讲述这个道理:“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标和检验标准。实践论告诉我们认识是怎样产生的,他告诉人们关于人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对于社会方面,都是一步又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结合实践,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对认识论的相关的多个问题进行了重新阐述,并且对“知”和“行”的辩证关系进行重新的考察,有力的抨击了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且对传统的知行观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理论的超越。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还具体说明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它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

最新推荐心得体会

更多
1、“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由范文大全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范文大全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读实践论心得体会" 地址:http://fw.bbjkw.net/xindetihui/6762.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