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童话故事 > 德国故事

德国故事

2015-08-28 10:57:29 童话故事 来源:http://fw.bbjkw.net 浏览:

导读: 德国故事两则一:学前教育 德国故事两则一:学前教育 Yangpeichang见到了很多父母,更重视带孩子户外运动和给孩子大量的自由时间,而不重视...

德国故事两则一:学前教育

德国故事两则一:学前教育

Yangpeichang见到了很多父母,更重视带孩子户外运动和给孩子大量的自由时间,而不重视各种兴趣班。

(作者:Yangpeichang)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做学术访问期间,住在湖边的一套公寓里。离公寓不远,有一个小沙坪,里面有一些儿童玩耍的设施。每次经过这个地方,总会看到三四个小孩在沙坪里面玩耍。旁边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孩子,即使孩子满脸的泥沙,衣服上到处是沙子,但她并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国同事不由自主地感叹:“老杨,你看这些孩子脸上好阳光,这在国内孩子的脸上几乎很难见到”。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儿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上学,尽管才8岁,但说话和脸上的表情已经和成人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尽管孩子的妈妈感到很满意,但我却有些难过。

湖四周是宽阔的大草坪,不过还有些树木可以遮荫。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网球、羽毛球, 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则在草地上铺上布,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还是只想晒晒太阳,有的则在烧烤。我习惯坐在咖啡馆的凉棚下观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难以忘怀:在离我不远处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 这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组是妻子和大男孩。虽然被分为两对,实际上是丈夫和两个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踢上一脚,并不上去争抢,但眼睛从来没有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父亲把球传递给小儿子,大儿子上前去抢球。父亲担心踢伤大儿子,所以动作很轻,有时故意出现失误,让大儿子把球抢到。小儿子比较勇猛,但球技不精,见哥哥跑来,远远就把球传给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劲头十足,脸上的表情可以用阳光灿烂一词来形容。 出于好奇心我走过去和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诉我,两个孩子都在上幼儿园,周末带他们出来玩。我问:“你们不利于周末时间带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参加什么学习班?”我说:“比如跳舞、体操、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我女儿在幼儿园期间,除了奥数,几乎把所有的课程都学了”。男士回答:“我们这里,学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类似的培训班”。 原以为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重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让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

映在大理石上的德国故事_节译_评德国建筑师施佩尔和他的建筑_方元

映在大理石上的德国故事

(节译)

——评德国建筑师施佩尔和他的建筑

〔英〕IainB.Whyte文 方元译

  〔提要〕当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在1933年被关闭以后,德国现代建筑的命运就落在了纳粹的手中。在纳粹专制时代,建筑作为传达信息的媒体比建筑本身更重要。美的艺术形式与丑的政治目的联姻造成纳粹建筑的双重性格,

希特勒的御用建筑师施佩尔利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和舞台设计的技巧,把建筑变成了他们向德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1〕推销纳粹的商品。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德国人民正在重新评价自己的历史。

关键词:纳粹建筑 情节急转 景框设计 线性透视图 网格

  德国著名艺术家本・威利肯斯最近在哈佛大学展出了他创作的一系列关于纳粹建筑的绘画作品。他试图通过画笔

描绘出纳粹建筑的真实面目。他的创作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纳粹建筑?德国艺术家在纳粹暴政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他的一幅描绘柏林帝国总理府马赛克大厅的油画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帝国总理府是由名噪一时的

2〕

德国建筑师艾伯特・施佩尔〔于1938年1月至1939年1月,仅用一年时间,为希特勒设计扩建的办公楼。这座建筑象征了纳粹的权力中心。它是施佩尔为数不多的能够建成的设计作品。帝国总理府作为登峰造极的纳粹建筑,在当时出尽风头,享尽赞誉。

帝国总理府具有显赫的历史。它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巴洛克式的府第,建于1730年代。1875年它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财产,作为第一任帝国总理奥托・俾斯麦的官邸。1927年,德国政府决定扩建总理府,并为此在当年3月份举行了设计竞赛。获奖的是一位柏林建筑师恩斯特・西德勒。当时的德国总理威尔海姆・马克斯在新楼奠基仪式上强调总理府的扩建应当符合实用的目的。任何大操大办都是违背时代精神的。他说:“我们要以一种谦虚和简单的建筑风格,充满信心

〔3〕

地向世人宣告:我们正在重建伟大的建筑,重建德国。”尽管,“谦虚和简单”的公共建筑绝不符合希特勒的标准,然而,他的不满暂时只能向维也纳的建筑发泄。但是,1933年,当希特勒刚一踏上权力的舞台,即迫不及待地咒骂新扩建的总理府,他忿忿地指责:“西德勒糟蹋了整个的建筑,他建的是

〔4〕一座肥皂公司的办公楼,而不是帝国的中心。”希特勒对办公室的装修同样嗤之以鼻,认为它“象是毫无品位的、中小〔5〕烟草公司代理商的房间。”很明显,希特勒需要一个富丽堂皇的舞台使自己能进入总理的角色。为此,他想到了施佩尔。

使总理府变成了一座演艺场,让民众可以在此向元首顶礼膜拜。难怪施佩尔称它为“历史性的平台”。

既然“历史性的平台”可以帮助希特勒在德国人民面前自我表现,总理府的扩建工程也应帮助德国向世界推销一个新兴的纳粹帝国。事实上,这正是希特勒的想法。他在《第三帝国的艺术》一文中,明确地将德国的政策和总理府的重建联系在一起:“在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的时候,我下决心解决奥地利的问题,从而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总理府无论从纯粹的行政管理方面,还是从体现职权方面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为此,我于1938年1月11日委托国家总建筑师施佩尔教授负责重建总理府,并

〔6〕

预定于1939年1月10日完成工程。”

7〕

然而,上述的工程进度安排完全是希特勒虚构的〔。实际上,早在1935年,重建总理府的详细计划已经展开了,并

且由希特勒亲自勾画设计草图。他设计了一个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并拓宽了整个福斯大街,形成一个礼仪广场。1935年,德国政府已在逐步收购福斯大街上的物业。1936年,福斯大街的旧房拆迁即已开始动工。从施佩尔在1936年6月提交的新总理府造价预算报告中也可以证明,这项工程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那么,为什么有关重建总理府的官方正式文件与事实的纪录有如此大的出入?其实,答案很简单:这座新总理府既然被当作是大德意志帝国的象征,因此,根据希特勒的日程表,只有在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以后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公布这项重建计划。20世纪初,随着泛德主义在奥地利抬头,使得希特勒吞并奥地利的扩张野心膨胀起来。一个迟来的“大德意志帝国”蕴酿在希特勒的心中。同时,他自然想到了要扩建总理府以作为新的帝国权力中心。但是当时,吞并奥地利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反对派尚未全部镇压下去。如果此时公布总理府的扩建计划,有可能会过早暴露希特勒对奥地利的野心。1938年1月,时机终于成熟了。这时,希特勒已把军权和外交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可以肆无忌惮地推行侵吞奥地利的计划了。1938年3月12日,吞并顺利完成,实现了希特勒多年的野心。

在吞并奥地利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施佩尔按时完成了总理府的扩建工程。新总理府中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很大

1933年秋天,施佩尔作为希特勒第一任建筑师保罗・杜鲁斯特的助手,协助重新设计总理府的内部装修。但是不久,施佩尔即独立获得希特勒委托的第一个项目,将一个俯瞰花园的大厅改装成总理办公室。一方面,希特勒希望避开那些狂热的民族社会主义分子,他们整日聚集在总理府门前,渴望见到元首一面。另一方面,他又需要人民的欢呼。因此,他指示施佩尔增建一个接见平台,并且,希特勒亲自画了平台的草图。这是一项高明的设计。通过这个小小的平台,

德国电影概述1

德 国 电 影 概 述
0704340129

• 德国电影回顾
1895年11月,斯克拉达诺夫斯基

(Skladanowsky)兄弟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机
在柏林冬宫首次放映了自己制作的活动画

面。之后,他们的三弟建议在节目中加进
杂耍,这样便产生了德国最早的“故事 片”。但是1910年以前,德国电影业还无 法与他们在哥本哈根和巴黎的同行相比.

• 无声电影时期及表现主义电影

一战前夕,德国电影的创作开始繁荣,并 从1910年开始,吸引了一些戏剧家的加入, 包括著名的莱因哈特。他拍摄了《幸福岛》 和《威尼斯之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德国电影在中欧市场有着绝对优势,公司 数量和制片数量激增。1917年,德国多家 电影公司合并为“环球电影公司” ,简称 乌发(UFA)公司。

• 德国国产胶片质量的提高,光学和机械技 术的进步也大大提高了电影的技术性能和 表现手段。 • 这一切都增强了德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竞 争能力,使德国电影在20年代出现了空前 繁荣的局面,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流派纷 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表现主义电影和室 内剧电影。代表作有《卡里加里博士》, 《盖努茵》(Genuine)、《从清晨到午夜》 等等。

《幸福岛》剧照

• 有声电影时期及纳粹统治时期
1927年,鲁特曼(Walter Ruttmann)拍摄 了对纪录电影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柏 林-大城市交响曲》;1928年,他又创作 出有声实验片《周末》(Weekend)和 《德国无线电》;1929年,又完成了第一 部德国有声纪录片《世界的旋律》。

• 有声电影的出现,使德国电影业经历 了第二次短暂的繁荣。有声片是从拍 摄最能反映音响效果的歌舞片、喜剧 片开始的。大获成功的是《加油站的 三个人》。
•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电影立即被纳 粹所控制,大批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 被迫流亡国外,

• 1934年,纳粹公布了 新电影法,从1936年 起不准在报刊上发表 电影评论,只许介绍 所上映影片,到1937 年全国的电影生产机 构,一律被国家接管, 所有影片发行公司和 电影院也全部归国家 所掌握。(右图: 《世界的旋律》海报)

战后复苏
• 1946年,在德国西方占领区内出现若干电 影公司。40年代后期所生产的影片,大部 分都是有关战争时期的悲剧事件或战后所遇 到的困难。如《在昨天与明天之间》、《漫 长的路》等。 • 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和 美国电影竞争,主要拍摄纯娱乐性的喜剧片、 惊险片和侦探片。

• 50年代出现了“乡土电影”,这种电影表现
德国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

现实的美好生活和幸福的爱情,如维德哈
根的《婚礼的钟声》、蒂勒(Rolf

  • ·德国民间故事(2015-07-28)
  • 最新推荐童话故事

    更多
    1、“德国故事”由范文大全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范文大全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德国故事" 地址:http://fw.bbjkw.net/tonghuagushi/56521.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