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演讲稿 > 民间童话故事会

民间童话故事会

2015-07-27 13:22:18 演讲稿 来源:http://fw.bbjkw.net 浏览:

导读: 民间童话 浅谈民间文学之民间童话 【摘要】 民间童话历时近五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长久且深刻的影响。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

民间童话

浅谈民间文学之民间童话

【摘要】 民间童话历时近五千年之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长久且深刻的影响。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它通过幻想与现实的结合,既反映出人民的历史真实和生活的状态,又反映出人民的民族性格、心理素质和审美趣味以及精神面貌。

【关键词】 民间童话 人物形象 童话作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间文学、文化资源博大精深,其中民间童话就是民间文学中不容忽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民间童话的发展经历了长达五千年之久,它是一种十分优美的富有浓郁幻想色彩的虚构的民间故事,它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大胆而瑰丽的想象,扣人心弦的情节,优美清新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尤其是小孩儿。它能满足人类普遍愿望,是一种不仅适合儿童还适合成人欣赏和接受的叙事文学样式。它象一股清新活泼的泉流通向人们的心田,广泛流传在各族人民中间。

民间童话是各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天才、智慧,集体创作出来的一笔珍贵的文化资源财富,它以幻想作为其本质的特征,运用拟人、夸张、变形等艺术表现手法,穿起缤纷的“七色衣”,唱着欢乐的歌曲,站在生活的门槛上,一代又一代地迎接着人们。它不仅对儿童具有启发、教育、娱乐的作用,而且对成年人同样能起这些作用,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智慧。

民间童话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流一般永不枯竭。经过漫长的时间,在它们一日日变得更古老的时候,又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始终变化发展着,适应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它从多方面反映出人民的生活和历史真实。既有反映出该族儿童的天真、幻想、精神面貌,又反映出人民的民族性格、心理素质和审美趣味。

在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中,很多的民间童话,如广为流传的《狼外婆》、《蛇郎》、《宝船》、《田螺姑娘》、《三根金头发》、《百鸟床》、《盘三哥》、《叶限》等等,还有近现代时期叶圣陶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石像》,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郭沫若的中篇童话《一只手》,巴金的短篇童话集《长生塔》,陈伯吹的童话《阿丽斯小姐》、《波罗乔少爷》,贺宜的童话集《小草》、中篇童话《凯旋门》、童话集《隐士的胡须》。这些民间童话就是凭借着语

民间童话与民间寓言的区别

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民间童话与民间寓言同属民间故事的一种,它们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如故事都是虚拟的,都具有教育意义,但二者毕竟是民间故事中不同的类别,自然也就存在区别。

首先可从概念上将二者加以区分。民间童话是以超自然的事物与事件构成故事主干,以娱乐而非宗教为讲述旨趣的民间口头叙事,民间童话作为口头叙事文学就要求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较强的故事性,其超自然的事物与事件就要求其须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以幻想体现超自然;民间寓言则是民众集体传承的带有明显教育意义、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是民众在漫长历史中所总结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艺术结晶,寓言常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着力表现的是内含的来自生活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性。

接着从内容题材上看,民间童话主要以神奇的婚姻、历险、人物、法术等为内容,表现出超自然的世界,充满着幻想色彩,妙趣横生,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追寻婚姻的过程,让人看到了如诗如画的、包含各种神奇之物的幻想世界;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讽刺和劝诫,是对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容易为人所接受,如“守株待兔”通过一个人死守木桩等待兔子撞死的故事,讽刺心存侥幸、不劳而获的人,揭示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劝诫人们要主动付出。

再从艺术特征上观察二者的区别。民间童话的表现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想象丰富,幻想奇特,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还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一些身体奇特、具有奇技异能的人物;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有着明显的比喻性,它是一个比喻故事,但又不同于修辞中的比喻,它不限于个别语句,而是把整个寓言所描述的故事作为一个比喻,来影射社会上的某类人、某类事或某种现象,达到说理启发的目的。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最后是二者主要价值的不同。民间童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幻想,彻底打破现实物理世界的束缚,挣脱时空的限制,但其幻想又不是毫无规律的胡思乱想,而是扎根于现实生活土壤,让哲理与诗意完美地结合,此外它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民间寓言除了具有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现象的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它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无论在政治谋略争论中,还是在百姓的生活经验传播中,都常运用寓言加强论辩说理的力量,其还借助短小精悍的故事讽刺某人某事,揭示深刻的哲理,推崇集体价值观,进行自我的教育。

民族民间童话中的_善恶报应_观念简论

2001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No12,2001                (Vol1211General1No.86)(第21卷总第86期)GuizhouEthnicStudies

民族民间童话中的

(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内容提要] “恶善报应”是中国各民族民间童话故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民间童话故事中“恶善报应”的层次结构,并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评述。

[关键词] 民间童话 恶善报应

[中图分类号]I27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1)02-0084-05

OntheConceptionofRewardfortheGoodand

RetributionfortheEvilinEthnicFairyTales

XiaoYuanping

(GuizhouInstituteforEthnicNationalities,Guiyang,Guizhou 550025)

[Abstract]RewardfortheGoodandRetributionfortheEvilisapermanentthemeoffolkfairytalesofallnationalitiesinChina.ThisarticlemakesasystematicstudyofthestructureofRewardfortheGoodandRetributionfortheEvilinthefairytales,andpresentsmulti-dimen2sionalanalyticcommentsbasedon

philosophy,aesthetics,psychology,sociolgy1

Keywords:Folkfairytales RewardforthegoodandretributionfortheEvil

“善恶报应”是佛教里的一个核心用语。在我国各民族的童话中,“善恶报应”主题的童话,不胜枚举,并以其神奇的魅力震荡、净化着人们的心灵。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以说是我国众多童话故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民间童话里对善的理解都是既简单明了,又确切公正的。在善系统因层次里,所有的童话都只有两种结构形式,一是主人公亲自作了某种好事,一是主人公处于被动的弱小地位,并没有亲自做什么事。仅这两种形式就足以体现劳动人民对善的认识了。

前者如壮族民间童话《两兄弟和鸟》、彝族、毛南族民间童话《三根金头发》等,它们都是因为主人公善良仁爱做了好事或是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热心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最后都有一个好的“报应”,

收稿日期:2001-1-10。

[作者] 肖远平,男,贵州民族学院预科部讲师。

・84・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相关热词搜索:民间童话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童话故事

最新推荐演讲稿

更多
1、“民间童话故事会”由范文大全网网友提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欢迎参与范文大全网投稿,获积分奖励,兑换精美礼品。
3、"民间童话故事会" 地址:http://fw.bbjkw.net/yanjianggao/525.html,复制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4、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